WEDCV155VD5RRV515DV

 

今天,澳洲確診了首例中國留學生病例,一位 20 歲的年輕人在布里斯班被確診,而在其從國內出發到澳洲的過程中,還在杜拜呆了 14 天。雖然現在還無法確認他在何處感染,但這件事或許說明了:自澳大利亞頒布「旅行禁令」後很多中國留學生選擇的「曲線回澳」這一途徑,其實是充滿了不安與未知的旅程。 ••• 澳洲今日確診首例中國留學生感染病例 隨著國內的疫情逐步受到控制,情況漸漸好轉,近日海外病例的大面積增加卻又讓人憂心忡忡起來。 眼下有一件事也令向來關注學生群體動向的尼龍感到頗為擔心:那些在海外留學的朋友們,或者正計劃在今年出國讀書的同學,正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 因此,今天我們想以 留學大國 ——這次又有大量留學生入境返學困難的澳洲為例,來做一次分析報導。 事實上,早在一月底二月初疫情在國內爆發的時候,澳大利亞就宣布了「旅行禁令「,即非澳籍以及永久居住外的持簽證者、遊客禁止入境;而在 2 月 1 日當天,就有約 56% 的中國留學生在澳洲境外。 這也就意味著,當時正在國內過春節的大量中國留學生都面臨著 2-3 月 回澳開學困難 的問題,這其中,還包括很多大一新生。 雖然說這是個臨時的禁令,澳方也在持續觀望每一個14 天內疫情在全球的發展情況,但至今天,3 月 3 日,距離禁令初發已經過去兩個 14 天有餘,其依然沒有解除。 2 月 27 日,新冠疫情進入全球流行期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疫情緊急計劃 實際上,澳方頒布禁令的同時也提供給返澳者,如我們所關注的中國留學生另外一種途徑 —— 到第三國家隔離 14 天,然後再進入澳洲。因此,如在微博上,除了大家持續熱議的「澳洲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境」 這個話題外,還有一個討論度同樣很高的:「曲線回澳」。 微博上關於中國留學生無法入境澳洲的話題討論 對於中國留學生而言,如果經濟預算有限,選擇「曲線回澳」的途經的可能就是如泰國、馬來西亞這樣的東南亞國家,自行待滿 14 天,然後再回澳洲學校所在城市去上學。 當然,在全世界還沒有那麼多國家進入緊急響應之前,除了東南亞以外,日本、韓國、杜拜也是澳洲留學生們「曲線回澳」的選項 ,而隨著事態的發展,根據現下澳方最新的條例,像是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入境的澳洲公民、永居、持簽證者,如果有疑似癥狀一樣會被檢測隔離。更何況現在海外很多國家進入新冠大流行期,途經這些國家也是非常危險的。 於是我們可以預測的是,在 3 月份,在東南亞國家滯留的「曲線回澳」的留學生會越來越多。 德國、英國、中國版本對新冠病毒的科普介紹 而現下最「熱門」的回澳中轉站無疑是 泰國 了,在微博上我們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同學正在帶話題#曲線回澳#發文,搜尋可以結伴在曼谷、清邁、普吉島隔離,民宿拼房的小夥伴,更新微博活躍的同學還往往擔任為大家解答回澳問題的任務。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被調侃成為了「泰國旅遊觀光大使」 以今日被確診的途經杜拜的中國留學生的例子來講,尼龍想說在新冠進入全球大流行時期的當下,「曲線回澳」可能並不安全,且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 像是曼谷、清邁等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我們可想而知,如果在還沒爆發之前,或者是確診速度還沒跟上時,人群中存在已發病者或者潛伏期患者,那麼途經機場等交通樞紐時就容易暴露在危險中而不自知,而現下疫情在海外的走勢仍是難以預測。 而且,在一個相對還未緊急響應的環境下,是非常容易放鬆防護力度的,我們從微博上很多「曲線回澳」途經泰國卻開始「觀光遊玩」的同學的微博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曲線回澳」途徑泰國的留學生微博截圖 好在隨著禁令的延長,有些學校調整了開學時間,如雪梨大學就為無法回校的同學設置了 延遲 幾周入學、延期一學期入學等選項,並且同時開設了 線上課程 。 但線上網課,受到如網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同學們對線上課程的反饋還是褒貶不一,且對於很多專業的同學來說,網課只能覆蓋一些理論課,需要小組協作、workshop 的課程也無法完成。因此,除了網課,各個學校出臺了自己的對應條例,以下就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澳洲留學生博主@努力的雪梨小豬豬 分享的不同澳洲院校針對留學生的補貼政策 澳洲國立大學 - 支持學生在國內合作院校上課,回到澳洲再把學分轉回去,其國內合作院校就包括清華、北大、復旦、交大、國美等學校。 - 減免大一新生到 9 月學期為止的學費 阿德萊德大學 - 為中國留學生們 9 月學期的學費減免 20%,還為延遲入學的同學提供 2000 澳元的補助作為返澳機票或者去第三國家的補償。 墨爾本大學 - 將為受疫情和旅行禁令影響的學生,每人提供最高 7500 澳元的補助! 註:首先是留學生的住宿費,所損失的航班改簽費用,14 天隔離期間產生的相關額外費用,學習方式的技術升級費用(如上網課產生的費用)等。實際上每名學生拿到的補貼,由學生的受影響程度和實際產生的費用來決定的。 墨爾本大學官方微博對於留學生補貼政策的說明 而關於海外留學生在今年面臨到困難的問題,尼龍在此也想多說一些,事實上除了澳大利亞外,另外一個中國學生留學大國美國也在二月初發布了旅行禁令,雖然在美的中國學生數量龐大,但好在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較早,在美國,禁令只有對春季學期開學晚的大學影響比較大。 但根據部分報告表明,這次的疫情也會直接影響到 2020 年秋季的招生 —— 現在這個時間正是美國大學招生季,原本大家準備在今年春季參加的雅思、托福、SAT、GRE 考試的 2 月、3 月場次紛紛被考試中心 取消 ,保守估計要到 4 月、5 月才會重新啟動,這無疑會對準備再在申請階段交語言成績的同學造成很大影響! 為了避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以及後續生活、學業上的麻煩,很多中國留學生選擇了「曲線回澳」,而在今日首例澳洲中國留學生被確診的情況公布後,相信很多留學生朋友對於去第三國中轉也會有更多顧慮。 這次,尼龍也聯繫到就讀於澳洲國立大學的同學 XWAF,讓他以個人視角出發,談談沒有選擇「曲線回澳」,而是滯留在國內的狀況與個人想法,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到澳洲留學生群體在當下的真實境況。👇 Questions = NYLON Answers = XWAF Q 針對當下澳洲對留學生的旅行禁令,可以簡單講講你的情況嗎? A 2 月 1 日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確實是一種「沒有學上了」的心情。因為早在回家過年以前,就已經交好了 2 月開學這個學期的學費,但目前我還在國內,因為禁令無法回澳,也開不了學。 Q 你會選擇「曲線回澳」嗎? A 現在我已經向學校申請了延期,目前就是希望延期能夠順利辦理,這學期選的課自動取消,已經交好的學費再延期到下個學期,雖然延期的手續很繁瑣,但這已經是最理想的狀態了。現在還在觀望禁令放寬,我應該不會選擇「曲線回澳」,我覺得現在國內還是最安全的,當下這個情況,健康安全仍是第一位的。 Q 延期對於留學生而言會造成什麼影響嗎? A 其實,這次因為情況特殊,大家更多心煩的是延期、休學所牽扯的一系列後續手續的問題。延期其實不只是學業延期,很多人找工作、辦理工作簽證等都是後續非常麻煩的問題。 Q 那麼如果能夠順利延期,你原本的學習計劃會被打亂嗎? A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我接下來要做 research project,延期的話我就不能保證我能夠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另外,我還打算去歐洲讀博士,本打算今年年中拿著這學期的成績去和導師溝通,所以延期會導致我的所有學習計劃都往後延遲。另外還有一點是,現在也無法把時間、精力放在學習上,有很多事情會分散注意力,也時常感到焦慮。 Q:你的學校有開設網課嗎? A:有的。但因為我是設計專業的,部分專業課程都是 workshop 形式的,也需要用到學校的專業性質資源,現在上網課沒辦法解決這些。 Q:那麼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進行自學的呢? A:現在比較多的是在嘗試用電腦做作品吧。其實我擔心的不是拿不到畢業證,我擔心的是因為這件事情影響我的學習狀態,不能心無旁騖的去學習。 Q:當下澳洲禁令放寬的形勢似乎並不樂觀,你會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A:禁令出來後,剛開始很絕望,然後開始辦這些手續,中間也有階段性的失落。到現在我在想,越是這個時候我越得做點什麼,不能讓這件事給我的生活製造陰霾,而且如果這剛好是逼你跳出舒適區的一個時間點呢?另外我在澳洲的很多朋友,一起上課的同學,一起訓練的隊友,在我跟他們傾訴的時候也會鼓勵我,讓我覺得很溫暖,感覺應該格外珍惜這些情誼。 ● ● ● 對於很多沒有留學經歷的朋友來說,出國留學往往與「光鮮靚麗」這樣的詞彙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留學生們遠離國內的家人朋友,在不同的文化與環境中生活,從大事到小事,都只能靠自己解決和應對。 更不用說計劃之外的每一步都會產生的超出家庭預算的金錢成本,這次誰也沒想到的突發事件,無疑給已經在海外留學的朋友帶來了「挑戰」,或許也會讓有留學計劃的同學重新考量自己的學業規劃。 雖然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 但也希望大家能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 調整好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和解決 如果你近期有什麼留學方面的問題或困擾 編輯鵝 圖片來自網絡 你身邊有顏值才華兼備的校花 or 校草嗎? 老師們都發明過哪些奇葩校規和點名方式? 如果你有特別的故事想要分享,歡迎 Email 至 nyloncampus@huashengmedia.cn

 

 

內容簡介

  思維訓練╳目標規劃╳精準練習
  暢銷名作《心態致勝》進階實踐版,讓你不再紙上談兵
  12個明確的學習目標,20個立即可用的學習單
  一步步幫助教師與家長打造成長導向的學習環境

  每月一個目標,培養孩子與自己建立成長性思維

  一個三歲的孩子,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有著旺盛的學習力;隨著年紀增長,卻常常因為害怕做錯或失敗而提早放棄,告訴別人「我做不到」。

  是什麼打住了孩子的學習?
  是什麼停止了他們的好奇心?

  是定型化思維。

  二○○六年,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提出她累積多年的研究論述,向世人介紹兩種思維方式,「成長性思維」與「定型化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的研究,影響後續二十多年的企業管理、人才培訓、心理成長與教育學習。

  什麼是成長性思維、什麼是定型化思維呢?
  偏向定型化思維的人,相信每個人天生擁有固定的智力與才能,避免挑戰與失敗,容易自我設限。

  相反的,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透過後天學習與努力,每個人都能有無限潛力,因此不畏懼困難,勇於嘗試。

  本書靈感來自杜維克的論述,長年的教學經驗讓兩位作者深信,不是只有企業或社會人士需要成長性思維,這是一個人人都能學的概念。若能從小開始練習,更能鼓勵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迎向挑戰,不畏困難;失敗並不可恥或沮喪,它是精進自己的大好機會。

  今天開始,就跟著這本書,每月設定目標,一步步達成目標!

本書每一章都配合學年中的一個月分,不論你從哪一個月開始,從頭開始即可。

  第一個月:教育是練習,不是完美

  介紹兩種思維方式的定義、特質與案例。請先設定目標與思考未來,好讓你能開始想像你的成長性學習將會/不會是什麼模樣,以及你必須做什麼樣的努力和調整以達成目標。
  學習工具箱:我的成長性SMART目標

  第二個月:人人都能學!

  如果要以五個字總結成長性思維,那就是「人人都能學!」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力,別在開始前就放棄了。
  學習工具箱:成長性思維的課程計畫書/思維測驗:我是哪種思維呢

  第三個月:我的大腦像肌肉一樣成長!

  大腦主掌了學習,本章將討論成長性思維背後的科學,大腦如何發展?又是如何成長?
  學習工具箱:認識你的大腦/製作腦模型

  第四個月:我是這個學習團體的重要成員

  與學生或學習成員建立安穩、安全的關係是成長的關鍵,當孩子擔心:「如果我失敗了或做不好時,該怎麼辦?有人會幫我嗎?」時,讓他知道有人支持他。
  學習工具箱:人際關係自我評估/改變教室氛圍的步驟

  第五個月:我們愛挑戰!

  為孩子設定一個具挑戰性的目標是重要的,與孩子一同設定目標,討論該如何達到目標,帶給他們更多期許及鼓勵,更是必要。
  學習工具箱:公平與平等的課程規劃/設計差異化的挑戰

  第六個月:意見反饋是禮物,接受吧

  意見回饋是建立成長導向課堂的關鍵要素,怎樣的讚美才是好的讚美呢?
  學習工具箱:練習讚美

  第七個月:沒有計劃的目標只是願望

  什麼是恆毅力?如何培養孩子恆毅力?該如何藉由協助他們追求值得投注熱情與堅持的目標,來幫助孩子發展恆毅力?
  學習工具箱:培養恆毅力的活動/與學生探索目標

  第八個月: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失敗。如何在失敗中學習,化為下一次成長的力量?
  學習工具箱:從錯誤中學習/設計自己教室的建設性瓶頸點子

  第九個月:「不知道」跟「還不知道」有差別!

  「還沒」力量大。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幫助你擬訂計畫,在學習中融入「還沒」的力量,鼓勵孩子精進。
  學習工具箱:專題式學習/形成式評量

  第十個月:我做得到!

  學習的尾聲,協助孩子安排即將到來的假期,該如何延續成長性思維呢?
  學習工具箱:練習自我對話/假期的學習單

  第十一個月:如果我不照顧自己,就沒辦法照顧別人

  在辛勤工作一年後,培養健康的習慣,讓你的身心靈重新出發,迎接下一回合的挑戰。
  學習工具箱:給老師的「引導式日誌」

  第十二個月:新的一天是新的成長機會

  假期是放鬆心情,也是自我成長的好時機,本章將提供你許多學習的資源,趁著假期好好充實自己吧。
  學習工具箱:設定五種情境的練習

本書特色

  ◎思維訓練:全方位學習指南,幫助教師與家長打造成長型思維的學習環境
  ◎目標規劃:以月為單位,每個月設定學習目標與教學主題,逐步完成
  ◎精準練習:提供大量範例、步驟與學習單,陪伴學生達成目標,自我成長

名人推薦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民小學教師)
  曲智鑛(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無界塾副塾長)
  溫美玉(台南大學附設實業小學教師)
  蔡依橙(世界兒童影像醫學會 最佳研究論文獎得主)

成功的關鍵在《恆毅力》中,擁有恆毅力而後《刻意練習》的教師和孩子,則是因為相信自己做得到(成長性思維)。這本《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就是教你在一年中天天實踐、發展「成長性思維」的實踐秘笈,為了自己和孩子,千萬不要錯過了!
——林怡辰老師(彰化縣原斗國民小學教師)

  本書非常適合第一線教師與家長,從已被實證確認的觀念,規劃一系列行動建議:老師該如何自我成長?怎樣的鼓勵才是正確的?如何讓孩子理解大腦的生理機制,進而認識並相信成長型思維?全都有清楚的建議。光是作者所整理的表格,就蘊含大量教育現場的智慧,值得一看!——蔡依橙醫師(世界兒童影像醫學會 最佳研究論文獎得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妮.布魯克Annie Brock


  堪薩斯州立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士,於沃西本恩大學(Washburn University)取得教學證書。曾任圖書館媒體專員與高中語言藝術教師,現任自由撰稿人與教育科技顧問。著有《Google Classroom入門》(Introduction to Google Classroom)。目前與先生傑瑞及兩個孩子居住於堪薩斯州霍爾頓市。

希瑟.韓德利Heather Hundley

  沃西本恩大學初等教育學士,貝克大學(Baker University)教育與學校領導碩士。曾任小學教師十二年、職前教育督學及沃西本恩大學客座講師。現任堪薩斯教育服務中心(Greenbush Southeast Kansas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教學輔導專員。被提名為二〇一六年總統傑出科學數學教學獎堪薩斯州候選人。目前與先生麥特及三個孩子居住於堪薩斯州霍爾頓市。

譯者簡介

王素蓮


  輔仁大學社會系學士,輔修英國文學,紐約長島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信誼基
金出版社、講義雜誌、天下文化、數位時代雜誌。現從事文字工作。曾獲國科會研究創作獎,譯有《如何吞下一頭大象》、《甘特寓言》系列叢書十五本、《別找我麻煩》(合譯)、《交個朋友吧》、《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翻轉學習》、《沒人懂你怎麼辦》等書。
 

目錄

推薦序  給孩子一個可以犯錯的空間
前言 兩種心態
 
第一個月:教育是練習,不是完美
第二個月:人人都能學!
第三個月:我的大腦像肌肉一樣成長!
第四個月:我是這個學習團體的重要成員
第五個月:我們愛挑戰!
第六個月:意見反饋是禮物,接受吧
第七個月:沒有計劃的目標只是願望
第八個月: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第九個月:不知道還不知道有差別!
第十個月:我做得到!
第十一個月:如果我不照顧自己,就沒辦法照顧別人!
第十二個月:新的一天是新的成長機會
 
謝辭
注釋
 

推薦序
 
給孩子一個可以犯錯的空間

曲智鑛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定型化思維」對我小學、中學的學習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我二○一七年年底出版的新書《不孤單,一起走》中提到,因為我本身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特質,造成我聽課時經常不專注、恍神,也影響我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習表現漸次明顯跟不上。
 
  當時的我認為自己應該就是天生無法學好數學,數學能力就是比其他人來得差,也讓我開始逐漸放棄數學的學習,我想這就是「定型化思維」造成的影響吧!我自己定義這是灰心喪志五部曲。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高二,當我開始真正面對數學的學習時,有了很不一樣的改變。給自己機會,再加上成功的經驗,讓我在數學學習上產生了質變,這讓我相信,其實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或是認為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其實都是「定型化思維」的影響。有了成功應用「成長性思維」的經驗,讓我在面對人生其他挑戰時,都能適時鼓勵自己突破,勇於嘗試,也讓我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
 
  過去十多年來,我嘗試將自然情境的教學與體驗學習結合的模式運用在特殊教育與輔導工作中,這樣的經驗讓我從孩子身上體會到重要的幾件事,也就是家長與輔導人員應該保有的基本原則,這些也是成長性思維這本書提到的。比如,創造一個容錯的環境,讓孩子從體驗錯誤當中去學習,因為錯誤本身就是一個經驗,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是嚴厲性的斥責,而應該想一想,這樣的經驗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透果我們的陪伴、反思與引導,讓孩子形塑一個新的行為讓他們能夠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這樣錯誤才有意義,經驗才能成為生命轉化的能量。
 
  在閱讀本書時,腦海中不斷浮現在輔導工作中常運用的「理性情緒治療法」,當中提到的「解釋型態」是一種習慣性的思考方式,但這並不是先天的特質,而是後天學習得來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這些慣性思維,但是既然是靠學習得來的,就有改造的可能性。就像有些人抱持著「定型化思維」,而有些人選擇「成長性思維」的原因。Seligman 引用 Albert Ellis 在一九九五年所發展的理性情緒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擴充為ABCDE 樂觀認知學習模式,教導人們如何從這些步驟中改變悲觀的解釋型態,並加以應用於在孩童身上。Seligman利用三種解釋型態(永久性、普遍性、個別性)教導悲觀的人,學習使用不同的思考模式來看待事物。《成長性思維每月實戰指南》這本書中也提到許多策略讓「定型化思維」者有機會翻轉成「成長性思維」,或許善用「解釋型態」與操作「ABCDE 法則」也有機會調整自己的定型化思維。我相信,善用這本工具書,孩子有機會改善自己的學習,大人有機會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09520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二個月:人人都能學
 
成長心態教學所帶來的影響
 
當艾希莉一進幼兒園,她的教師立刻知道自己面對了一個定型化思維個案。每當艾希莉遇到稍有難度的挑戰,她就會交叉雙臂,開始哭,然後跺腳離開。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她就會宣稱:「我再也不要上學了!我學不會。這太難了。」
艾希莉的老師開始採取嚴密的成長性思維教學模式介入。
 
每當艾希莉稍微做了一點努力就放棄,老師會鼓勵她再試一次。當艾希莉再試一次,老師會讚美她投入的努力。有一天,老師跟艾希莉談起定型與成長性思維。她告訴艾希莉,包括接受挑戰,以及從錯誤中學習,是擁有正面的學習態度。她告訴艾希莉,永遠不要為犯錯而感到懊惱,因為犯錯正是腦部學習與成長的方式。每一次當艾希莉犯錯或遇到挫折,老師就會說:「噢,看哪!你的腦袋在成長!」
 
漸漸地,艾希莉開始對學習有了信心。她會嘗試新事物,試圖結交新朋友,並用她過去不願意採納的方式,去面對學習及社交上的其他挑戰。艾希莉的老師向她展現了成長性思維的力量。在一學年結束時,這個曾經對凡事都興趣缺缺且充滿防衛心的女孩,已經轉變為一個主動參與、滿懷好奇的學習者,並對自己克服艱難任務的能力深具信心。
 
研究指出,教導學生成長性思維的概念,能對學生的成就帶來正向影響,就如上述艾希莉的例子。事實上,研究者發現,只要一堂短短四十五分鐘、有關腦部發展與思維的課程,就足以看見成效。
 
教導成長性思維之價值的相關研究
 
PERTS(The Project for Education Research That Scales,拓展教育研究專案中心)是史丹佛大學的一間應用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學習動機。包括杜維克、以研究思維著稱的心理學教授大衛.葉格(David Yeager)及著有《數學思維》(Mathematical
Mindsets)一書的作者喬.波勒(Jo Boaler),均是PERTS 的研究夥伴。其中《數學思維》更是有志運用成長性思維教授數學的教師必讀刊物。PERTS 做的研究多半專注於思維。該中心執行長大衛.伯尼斯庫(David Paunesku)及研究團隊於二○一五年發表了一份探討思維訓練的報告,為提升學生動機及成就,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0MjK7D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071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竹塘耳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魚池鄉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二水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中州科大附近推薦容易冒汗改善中醫診所 北斗喉嚨異物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鹿港頸部緊繃酸痛看什麼科 埤頭憂鬱症改善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福興入睡困難改善中醫診所 集集睡不著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大葉大學附近推薦胸悶看什麼科 溪湖肩頸痠痛治療中醫 網路評比不錯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物推薦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